“看到街上警灯闪烁,心里就会特别踏实,很有安全感。”住在昆明小菜园村的廖女士,每天下晚班回家时,发自内心地感慨。
群众的安全感,离不开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华山东路派出所巡逻防控中队全体民警、辅警的努力。
2018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街面巡逻防控机制,推动巡特一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构筑起更加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辖区虽然不大,但‘两山一寺’的格局也给巡逻防控工作带来不少挑战。”该所巡逻防控中队中队长戴君介绍,巡逻防控中队有6名民警,9名辅警,2辆巡逻车。每辆巡逻车上都安装着车载智能指挥终端,拥有警情派单到车、语音双向沟通、无线4G图传、智能定位导航等功能;每名巡逻防控民警都配备4G执法记录仪、便携核查终端,确保执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除了巡逻车,该所还有一支由24名辅警组成的巡逻队。巡逻队在辖区主要干道、沿街商铺等重点区域和聚集场所进行治安巡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较多的小区治安巡逻力度和人员排查,并提醒老年人外出时要带好钥匙,关好门窗、水、电和煤气,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
此外,该所还建立完善治保会岗位责任和学习、例会、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民警、辅警防控技能。
“哎呦,这不是老文嘛,难得见着你呀,中午能休息会吗?”12时许,看到巡逻民警文斌出现在所上,同事招呼道。这会,刚接受采访结束的文斌,正要返回巡逻车上,接着工作,并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文斌今年50岁,在巡逻民警的岗位上工作了10年。在他看来,巡逻民警要经常出现在街面上,才能直接接触到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长年累月的接处警工作,老文成了一名调解高手。他总结出了冷静调解法:双方当事人处于纠纷刚开始时,都十分冲动。这个时候,民警说再多的话也没用,要等他们冷静下来才能释法说理。
“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我得珍惜当下,趁现在有多少光就发多少热。”老文平淡的话语中透出坚毅。
从2019年至今,该所共接各类有效群众求助警情700余起,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00余起,帮扶辖区老、弱、病、残群众近百次,救助辖区拾荒人员50人,在圆通山动物园为游客找到走失家属近200人;获得群众赠送锦旗、感谢信30余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巡逻防控中队的每个人,不管是民警,还是辅警,大家都很给力,也很辛苦。”在戴君心中,最欣喜的除了辖区治安越变越好,还有一支听指挥、听命令、喊得动、又团结的队伍。
正是有这些敬业的巡逻民警、辅警们奋斗在巡逻防控一线,才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 查小高 通讯员 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