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法院喜洲法庭地处大理市喜洲镇,管辖喜洲、湾桥、上关、双廊四个白族乡镇的民事案件。辖区人口15万人,白族人口约占90%,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山区基层人民法庭。喜洲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人、法官助理1人、书记员3人、法警1人,年均受理案件数300件。

2010年以来,喜洲法庭先后有4名干警分别荣获“全省法院岗位技能竞赛调解能手”“全州优秀人民法庭庭长”“全州法院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全州优秀共青团员”“大理市首届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2013年以来,喜洲法庭先后被云南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确定为“云岭楷模”,被全国人大代表称赞“小法庭大能量”“人民的法庭”。 “金花调解”工作模式被中国法院民族文化陈列馆收录陈列,成为全国、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一张靓丽的名片。
法律与民风民俗的使者——“金花调解”。2012年初,结合“金花”的积极作用、喜洲的地域特点以及白族群众“耻讼”的风俗习惯,喜洲法庭探索成立了全州法院系统首家基层法庭调解室——民族特色浓郁的“金花调解室”,选择了两名熟悉法律政策、通晓白族语言、知晓民风民俗的“金花”作为调解员。两名“金花”以她们本来的民族形象,和蔼亲切的举止,拉近了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她们用柔性疏导、理性引导的方式,为辖区群众及时调处化解婚姻、赡养、抚养、相邻等纠纷,使得法院的调解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情,拉近了法律和群众的距离,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金花调解室”成立至今,所受理的案件全部调解结案,调解率达100%。“金花调解员”已经成为喜洲法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院校共建”多元解纷平台——博士调解。2020年10月,喜洲法庭结合智慧型、专家型法官建设,以“院校共建”为平台,“横向联动、纵向衔接”为纽带,创设“博士调解室”,将博士引入诉讼服务中,有效提升诉讼服务质量。依托大理大学博士平台,以法庭工作职责、“金花调解”特色工作为主,在审判实践中,将法律、心理、人类社会等高层次专业知识注入诉讼工作中,助力矛盾纠纷的预防、解决。“博士调解室”的博士们参与法庭立案受理的婚姻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案件的调解,博士们以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当事人心理调试,和谐处理家庭矛盾。“博士调解室”成立至今所受理的婚姻案件均已调解和好结案。
基层多元解纷、诉源治理新模式——古生诉讼服务中心站。为打通基层诉源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大理市法院在古生村”设立“古生诉讼服务中心站”,将多元解纷机制延伸至村级,这也是全州诉讼服务新格局的“首秀”。古生诉讼服务中心站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在这里,能够满足查询咨询、网上立案、网上调解、法治宣传、环保知识普及等工作要求。我们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云南省政法委“云解纷”平台,将司法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及时就近化解矛盾纠纷,“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站式诉讼服务”、市域治理工作新格局——“一庭三职能”。喜洲法庭在全州法院首创“一庭三职能”诉讼服务新格局,在原有的“旅游巡回法庭”的基础上,挂牌成立“诉讼服务站”和“生态保护法庭”,对法庭的职能有了新的定位,即诉讼服务、旅游巡回、生态保护,这也是“一庭三职能”在全州法院基层法庭的“首秀”,是“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诉讼服务的新模式,也是市域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亮点。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是喜洲法庭的工作理念。“金花调解室”“博士调解室”“古生诉讼服务中心站”是喜洲法庭 “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特点、亮点。“金花调解”的“温情”、“博士调解”的“温心”、“古生诉讼服务中心站的“温暖”,“三个温”赋予矛盾化解“三个度”——“温度”“厚度”“深度”,“三个温”加“三个度”,取得了良好的解纷效果,多元、集约、绿色、和谐的多元解纷机制已悄悄开花结果。
记者 周惠琼 通讯员 蒋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