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波 通讯员 周会)曾经,昭通市的信访工作形势严峻,集中表现在信访总量居高不下,“信访乱象”成为昭通社会平安稳定和谐的“绊脚石”。
近年来,昭通市逆势而上,率先在全省推出透明、快捷、方便的信息化信访,让群众少跑腿的上访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今年是《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5周年,本报记者走访了昭通市信访局。
昭通市11个县市区山高谷深,山地面积达72.2%,交通不便,加上历史、地域等诸多客观、主观原因,多年来,昭通市信访工作形势严峻,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创新举措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这是省委、省政府给昭通市开出的“药方”。
2013年,昭通市创新体制机制和出台信访信息化工作方案,并建设一流信息化接访系统平台。2014年,昭通完成覆盖11个县区144个乡镇22个试点村共179个点的信访信息化建设。
“我年轻时曾义务供养本村的2名五保老人,在护理其中一名五保老人时被传染上了皮肤病,需要长期医治。当时,县乡领导答应每年给我申请600元医疗补助。但是,从1992年到今天我都没领到补助。”2014年1月9日,威信县村民罗玄光在威信县视频接访中心,通过视频向昭通市领导反映自己的诉求。这是昭通市信访信息化系统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视频接访。自此,昭通市全面拉开了“四级联动、视频接访”的序幕。
昭通市信访信息化视频接访系统的应用,标志着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访。
6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昭通市二甲路的昭通市信访信息化接访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可通过自助终端咨询政策法规、了解信访业务、反映信访诉求等业务。“这个设备就像个智能的信访机器人。”已试用过信访自助终端的一名群众说。
接待群众来访、接收群众来信、接听信访电话、处理网上信访和四级视频接访,昭通信访部门在做好“五位一体”受理方式的同时,加大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力度,梳理研判群众信访信息时,发挥信访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发挥职能部门和联合接访作用,真正成为信访问题的“主力军”和“主渠道”,真正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努力把信访事项特别是初访解决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属地。
同时,昭通市信访局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把信访法治宣传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任务部署,纳入年度法治、综治和普法考核内容。
昭通市信访局局长李文明介绍,昭通市信访局以法治思维“办理问题”,全力引导推进访诉分离、依法分类处理、依法逐级走访、访调对接、律师参与信访矛盾化解等工作,依法依规化解信访问题。在把握“三到一位处理”要求的同时,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以通告形式明令禁止,公安机关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切实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据统计,2017年以来,共查处信访活动违法行为230人。其中,警告55人,行政拘留150人,刑拘10人,逮捕7人,移送起诉7人,判刑1人。
昭通市还对群众诉求不关心不重视等问题全面开展评查,深入细致查找问题不足,全面解决信访实体和程序不畅不到位问题,推动各级干部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2019年,昭通信访回复率达100%,结案率达94.10%,群众的满意率上升到98.36%,有效减少了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